脚癣可以用什么治疗 脚癣可以用什么药膏

作者:小彩 时间:24-07-16 阅读数:42人阅读

脚气怎么治能根除?用什么药?

糜烂型:先用1: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.1%雷佛奴尔溶液浸泡,然后外涂龙胆紫或脚气粉,每日2次,待收干后再外搽脚气灵或癣敌药膏,每日2次。(2)水疱型:每日用热水泡脚后外搽克霉唑癣药水或复方水杨酸酊剂一次.皮干后再搽脚气灵或癣敌膏。

可以用丁克1+1,早晚喷涂,几天就可治愈 。

问题分析: 你好,目前较好的方法是内用和外用药相结合.内服药有兰美抒、斯皮仁诺,灰黄霉素等,外用药种类相对较多,如达克宁,珊瑚癣净。一般的患者这样可治愈,但日后是否再发与你平时的护理有关。 意见建议: 本身患脚气的人对真菌就有一种易感性,若治好后不注意仍较易发。

你说的病情主要考虑是脚癣的问题的,这种病情是由于身体的免疫力低下,局部皮肤受湿受潮,真菌感染引起的,给于合理治疗是可以治愈的。建议给予每天用温水洗脚,用毛巾擦干净。给予达克宁软膏或者是易菲莎软膏对症治疗。给予碘伏消毒皮肤处理的。不能穿皮鞋或者是塑料凉鞋。

脚气脚汗脚癣用什么药治疗好?

常见治疗脚气的药物有麝香风湿油、桂林西瓜霜、金万红软膏和达克宁等等 。比如脚气严重且伴随糜烂的患者,可使用达克宁涂抹来治疗,效果初见后继续服用1-2个星期。 生姜去脚气。 生姜具有一定治疗脚气的作用。 它具有防暑降温、杀菌解毒和辅助治疗感冒头痛等功效。

用足光粉(足光散),不错效果很好的,两块钱一盒,各大药店均有销售。【适用范围】脚气(脚癣、烂脚丫)、脚臭、脚汗、脚痒及其它皮肤癣。

通常说的脚气是足部真菌感染,不及时控制会波及其他部位,治疗以外用抗真菌药物为主,主要有达克宁、兰美抒、贵州神奇、华陀膏等多种,只要坚持使用,症状消失后继续使用一周维持通常可以治愈。同时需保持足部干燥、清洁,鞋子要透气性好。

脚气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足癣。它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,所以治疗脚气要用抗真菌的药物。抗真菌的药物有外用药也有口服药。对于脚气症状较轻的患者,可只使用外用药进行治疗,症状较重的患者,可以同时使用口服药和外用药。外用药一般达克宁、盐酸特比萘芬乳膏、环吡酮胺软膏等,口服药一般采用伊曲康唑。

足癣怎么治才能断根

所有类型的足癣,待全部症状完全消退后,再继续巩固治疗两周;足癣患者所穿的鞋、袜,要全部换掉,只有这样才能根除脚癣。

每天坚持洗脚,可适当用淡盐水泡脚。家中一人有足癣,全家人都要受累,凡走过的,必留下足迹,真菌也将随着你一步一脚印的传播下去。因此建议家庭成员一起治疗,可以外用涂抹,含有天然抗生素美称的马齿笕,深入杀菌抗菌,修复皮肤。

【验方十三】 用硫磺研末擦患处,再将硫磺末厚堆其上,以布包扎,每天换一次,数日后即可断根。

香港脚有时候会无痒无痛,治疗时勿自动停药,通常应在自觉好了後,继续用药数周,才能有效预防复发。预防胜於治疗 每天仔细清洁双脚、保持足部及脚趾之间皮肤乾爽。避免鞋子太紧、穿胶鞋或不透气的球鞋,在天气炎热的时候最好穿著凉鞋。

脚气的治疗遵从医嘱、坚持足疗程治疗对于根除脚气很重要,一般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,如局部涂抹咪康唑、益康唑、萘替芬、水杨酸等药物,疗程一般为1~2月;当足癣皮疹面积较大、局部治疗疗效欠佳时,可能会使用口服药物治疗,如特比萘芬、伊曲康唑等。

日常洗护:珊瑚癣净 功能主治:杀菌、止痒,用于脚癣治疗。外用,取本品250ml,置脚盆中,加入等量温水稀释后,将患脚浸泡30分钟即可,如未痊愈,可于20天后再浸泡一次。足癣:达克宁 达克宁是高效、安全、广谱抗真菌药,对致病性真菌几乎都有作用。

手癣及足癣如何治疗?

1、您好,由于手足癣可通过接触传染,因此患者应分开使用脸盆、脚盆、毛巾、拖鞋等物品,避免重复感染。直到皮损恢复正常后,还要坚持用药1~2周。手脚癣部都比较顽固,传染性比较强,必须彻底治疗。一般干型的晚上可穿上干净袜子,以免污染被褥。

2、治疗手足癣应该要保持手部和足部的通风,减少汗液的流出,进而减少汗液对皮肤的腐蚀作用,表面涂抹表皮生长因子凝胶,和紫草油交替涂抹,促进皮肤的生长和愈合。还需要联合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,这样才能够治疗彻底。

3、①韭菜蓖麻:韭菜100克切碎、蓖麻子肉(去壳)50克,共捣烂,用热饭和匀敷手癣患处。②烩黄鱼肝:黄鱼肝100克,加适量酱油、葱、生姜、糖和少量水,下锅煮沸后即改文火半小时,待水干后即可食用。③皂荚猪肚:用猪肚1只约200克,纳入皂荚5克,煮食。

4、您好,脚气俗称足癣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。诱发因素常为足部多汗潮湿或鞋袜不通气等。

5、对于治疗手足癣一定要有毅力,坚持不懈,否则即会复发。瘙痒时,尽量避免抓挠,以免损伤皮肤,一旦出现手足及四肢的红、肿、热、痛,应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。治疗时,要将污染的鞋袜进行定期有效的消毒,以避免再次感染。擦过患部的毛巾不要再用来擦身体的其他部位,以免引起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