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之银屑病 中医银屑病药方

作者:小彩 时间:24-12-09 阅读数:84人阅读

中医“邪是什么”

邪通常意味着不正当或不正派,比如邪恶(è)。它不仅出现在道德评价中,还涉及到中医领域。在中医中,邪指的是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,如寒邪和风邪,它们影响人体健康。比如,病因病机论述中提到,风邪与肾脏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,是导致肾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。在迷信观念中,邪指鬼神给予的灾祸。

邪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,意为不正之气、有害之物质。邪分为外邪与内邪,外邪通常指寒、热、湿、燥、风、火等六种,而内邪则是指人体内部产生的致病因素。中医认为,邪气深深影响了人体的健康,通过辨别邪正,才能选出正确的治疗方案。

邪,作为一个多义词,其基本含义包括不正当、不正派,如邪恶、邪念和邪说。在中医理论中,它特指引起疾病的外在因素,如寒邪和风邪。在迷信观念中,人们可能将某些灾祸归咎于鬼神,称为中邪。此外,邪也用于形容事物妖异怪诞,如邪魔和邪术,或者指与正相反的事物。

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

1、银屑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包括血热内蕴型、血虚风燥型和血脉瘀滞型。

2、银屑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分多种类型,最主要有三个,血热、血瘀和血燥。血热相当于西医进展期,即全身出红斑较多,疹子较红,患者有口干、大便干结等症状,中医主要用清热凉血方法处理。血瘀不是红斑出太多就基本静止,叫肌肤甲错,像一块一块的斑块,类似于西医斑块型,利用活血化瘀通络方法进行治疗。

3、因为银屑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很多,而且每个个体不是单一的,比方有血热、血瘀、血燥这些主要的分型。当然对于每个个体,他可能不仅仅是单纯的血热型,可能配着其它的,血热、血瘀可能在一起,所以中医辨证分型只是一个大概的分型。针对每一个个体,中医会通过个体辨证,然后辨证施治这样的方法。

4、银屑病中医分型主要有五种。首先就是血热内蕴型,有点类似西医的进行期银屑病,它通常是皮疹在不断的新发,呈点滴状发展迅速,瘙痒比较剧烈,抓之有点状出血现象,我们可以用一些清热凉血解毒消斑的汤药进行治疗。

5、银屑病中医认为它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素体阴血的亏损,血热内蕴、化燥生风、肌肤失养而成的,它的辨证分型主要分为五大类,有血热内蕴证,主要是和进行期的银屑病表现类似。还有血虚风燥证,和静止期的银屑病表现类似。然后还有气血瘀滞证。还有湿毒蕴阻证,类似于脓疱型的银屑病。

银屑病中医辩证的方法

初期银屑病时,患者需按照血热证对证调治。而后期则可养血润燥,中期可根据患者自身伴发的其他症状,如失眠、瘙痒进行辨证论治。若患者失眠,可采用安神的中药;若皮疹鲜红,可服用清热解毒的药物。

根据它的皮损,舌脉这些情况来辨证论治,看它是血热证、血燥证、还是血瘀证,还是湿毒证。根据这种情况,血热证要清热凉血,血燥证要养阴润燥,血瘀证的活血化瘀通络,对于湿毒证的清热除湿解毒治疗。

针对每一个个体,中医会通过个体辨证,然后辨证施治这样的方法。所以在临床中中医治疗银屑病是个体化的治疗,即医生针对患者的辨证分型,从他的临床表现到他的脉象,到他的舌苔等等,给他一个辨证分型,而且方子要经常的根据个体的病情变化来进行调整,不能一张方子从头吃到尾,一概而论。

中医辨证要根据四诊,望、闻、问、切,望里面又包括了望皮肤,所以除了跟内科情况一样的,还有就是特殊的望皮损。如果皮损颜色很鲜红、脱屑多,病人伴有一些口干舌燥、大便干、小便黄,可以认为是血热内蕴,治疗方法就要清热凉血。

静止期:发展缓慢,没有新增皮损。病人的症状稳定,这时皮损基底部颜色淡红,常把辨证为血燥,可以称为血虚风燥类型,治疗时可以养血祛风润燥;恢复期:皮损有消退趋势,皮损颜色基底有点暗红,中医辨证时常把称为血瘀证,可以用活血化瘀药物进行辨证论治。

可以使用血府逐瘀汤或除痹汤等。在外治方面中医也是有特色的,可以使用一些清热解毒、凉血散瘀的中药制成膏剂,软膏都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。既然中医治疗银屑病是一个有特色的方法,那么内服药竹黄颗粒,对于一些血热证的银屑病患者有很好的疗效,另外还有外用的克银膏在血瘀型的银屑病也有很好的疗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