犀角地黄汤治疗银屑病医案 犀角地黄汤方剂
烂喉丹痧古代文献摘录
古代文献中,烂喉丹痧被详细记载在《喉痧证治概要》一书中。它作为时疫的一种,起源于壬寅春,气候变化无常,气候失调导致其频繁暴发。值得注意的是,烂喉丹痧在夏秋季节较少发生,而冬春之际较为常见。
辨证、诊法、治疗和预防;中篇主要介绍常见温病的辨证论治,包括风温、春温、暑温、湿温、伏暑、秋燥、大头瘟、烂喉丹痧,尤其是结合名家认识和自身临床体会,突出辨证分析和临床运用;下篇主要介绍温病学代表性古代名著,选取叶天士《温热论》和薛生白《湿热病篇》部分条文进行阐释。
感受疫毒之邪,无论老少强弱,触之即病,很快就会在较大的范围中流行,疾病表现的病状相似。由疫疠导致的疾病可以是散发,也可以形成大面积流行,如大头瘟、疫痢、白喉、烂喉丹痧、天花、霍乱、鼠疫等。 疫疠发生和流行,多与下列因素有关:①气候因素:自然气候的反常变化,如久旱、酷热、湿雾瘴气等。
阑尾化瘀汤简介
1、阑尾化瘀汤由于是由纯天然的中药材混合而成,而且没有什么副作用,所以备受人们关注。那么到底阑尾化瘀汤的作用和功效都有哪些呢?为了让您更加详细的了解阑尾化瘀汤,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就为您详细的介绍一下。【处方】川楝子15g,金银花15g,延胡索9g,牡丹皮9g,桃仁9g,大黄(后下)9g,木香9g。
2、阑尾化瘀汤以行气活血药为主,辅以清热解毒、通里攻下之品组方,长于行气活血、清热解毒,用于瘀滞型阑尾炎初期,或阑尾炎症消散后 主治瘀滞型阑尾炎初期。
3、本方清热 解毒 ,化瘀消痛,适用于热蕴所致阑尾炎,其主要症状如: 腹痛 拒按,右下腹压痛较明显,有反跳痛,腹皮挛急,或可扪及包块,伴身热口渴食少脘痞,恶心呕吐,大 便秘 结或便溏不爽,小便短赤,苔黄少津或厚腻,脉弦数或滑数。
4、【功能主治】活血化瘀,温经止痛。治阑尾包块、索条,腹部手术后切口炎性浸润,腹腔内炎性包块。【用法用量】水煎服,每日一剂,每剂二煎,分二次。
5、大黄牡丹汤中的大黄具有清热解毒、泻火通便的功效,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热毒。牡丹皮则能够清热凉血、活血散瘀,对于炎症有很好的缓解作用。桃仁和冬瓜仁则有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痛的效果,能够缓解阑尾炎引起的腹痛。芒硝则能够软坚散结,有助于炎症的消散。
6、中药对阑尾炎的治疗原理 中药可以通过调理气血、清热解毒来达到治疗阑尾炎的目的。其中,大黄牡丹汤是中医治疗阑尾炎的经典方剂之一,具有泻下通便、清热解毒、化瘀排脓的功效。大黄牡丹汤的成分及功效 大黄牡丹汤主要成分包括大黄、牡丹皮等。
中草药专治银屑病?
白芍总苷作为源自传统中草药白芍的有效成分,其银屑病治疗作用得到了临床认可。它主要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发挥疗效,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方面:首先,白芍总苷能够调控T细胞活动,特别针对银屑病中的调节性T细胞和TH1辅助细胞,通过抑制它们的功能,减轻了银屑病的炎症反应。
米龙胆草 功效清热燥湿,具有抗氧化作用,让银屑病皮损恢复干净。这三味草药相辅相成,起到清热化浊、利湿退黄,治疗银屑病的作用。林某,男,40岁,小便黄,舌质红,苔根部黄腻,脉弦细滑,下肢浮肿。血热型银屑病。
银屑病的治疗药物种类繁多,其中一些常用的药物包括中草药和中成药。例如,复方青黛丸、雷公藤和复方丹参片等,这些药物在银屑病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效果。外用药物如卡泊三醇和他卡西醇,特别适用于斑块型银屑病。
鼻疖简介
1、鼻疖·火毒内陷证(nasal furuncle with pattern of firetoxin sinking inward)是指火毒内陷,以疮头紫暗,顶陷无脓,根脚散漫,鼻肿如瓶,目胞合缝,局部红肿灼痛,头痛如劈,伴高热、烦躁、呕恶、神昏谵语、痉厥、口渴、便秘,舌质红绛,苔厚黄燥,脉洪数等为常见症的鼻疖证候[1]。
2、功 效:清热解毒、凉血止血。主 治:肺热、胃火导致的鼻疖、咽喉肿痛、齿龈红肿、口舌生疮、血热妄行的出血症,如鼻衄、牙龈出血等。性味归经:苦,凉。入肺、胃二经。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服,9一20克。外用:研末水调敷出血处。
3、鼻科护理章节则深入探讨了鼻、鼻窦的应用解剖、生理,以及鼻科常见疾病的护理,包括鼻疖、鼻外伤、鼻出血、鼻中隔偏曲、慢性鼻炎、变应性鼻炎、慢性化脓性鼻窦炎、鼻腔、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、鼻腔、鼻窦恶性肿瘤与外鼻缺损的护理。
4、治疗耳鼻疖据《四川中医》1992年第6期报道,郭士江采用金黄散纱条治疗耳疖患者168例,其中单发性98例,多发性70例。经换药1~3次,临床治愈者138例,成脓者切开引流,愈而复发10余例,仍用本药治疗有效。另有人报告用本法治疗鼻疖15例,1周内获愈。
5、鼻疖(nasal furuncle)是鼻前庭毛囊、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,偶可发生在鼻尖或鼻翼。
凉膈散诊疗思想
1、在使用凉膈散时,马师强调顾护脾胃,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调整药量和服用方法,以防止寒凉伤胃。治疗过程中,他强调先证后治,根据病情变化适时增减药物,兼顾情志调护,以达到最佳疗效。马融教授的凉膈散诊疗思想,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,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实践。
2、方药:凉膈散加减。大黄12g、朴硝10g、山栀子6g、薄荷叶10g、黄芩10g、金银花30g、连翘30g、鱼腥草20g、车前草15g、生甘草6g。加减:尿血明显呈肉眼血尿可加茜草根15g、藕节炭12g、侧柏炭12g。浮肿明显者加白茅根30g。
红斑狼疮有什么金方?
1、【方二十一】系统性红斑狼疮方二【来源】上海中医药杂志,1985:(12)【组成】生地黄30~60克,玄参30克,金银花30克,黄芩15克,板蓝根30克,虎杖30克,牡丹皮9克,赤芍9克,牛黄粉2克(吞)。【功效】清热解毒,凉血滋阴。【用法】水煎服。日1剂,每日2次。
2、《脾胃病专方在疑难杂病中的应用》 《高尿酸血症与急性痛风中医证治》 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辨治》 《与临床》(12讲,第三年课程)《六大系统疾病临床效案解析》(12讲) 《薛氏易从针法》北京杏园金方国医医院院长,北京金方书院创始人。
3、**百合固金汤**:生地黄、熟地黄、当归身、白芍、甘草、桔梗。养阴清热,润肺化痰。 **归脾汤**:白术、当归、白茯苓、黄芪、龙眼肉、远志。健脾养心,益气补血。在使用中药治疗红斑狼疮时,应遵循医嘱,注意药物的剂量和配伍,以及可能的过敏反应。
上一篇:类型牛皮癣
下一篇:牛皮癣怀孕就一定遗传吗